包子,随着社会生活实践不断向前发展,密切结合生活饮食上需要,馒头逐渐演变由“馒头”里边装上肉馅的食物,名曰为“包子”了,因为是用面和肉包成的,故被人们恰到好处。包子是一种把面粉加水、糖等调匀,制作时加入肉、菜、豆蓉等馅料,发酵后通过蒸笼蒸熟而成的食品,成品外形为半球形。在江南地区,包子一般叫做馒头。
包子种类
1,狗不理:闻名中外的天津著名包子,以主人的小名狗子得名。原本是私人的一家小铺子,后来公私合营了,便成了国营饭店了。现在中国各地都有狗不理包子分店。狗不理包子以猪肉馅为主,现在各种馅都有了,它已有一百多年历史。
2,烤包子:新疆维族的一种特色包子,类似肉夹馍。少数民族少见有自己特色的包子,新疆烤包子便是其中比较出色的一种。
3,叉烧包:流行于广东与香港的一种在馅里放入叉烧酱的包子,味甜而独特。香港有一部以叉烧包命名的著名电影,由于电影的巨大影响,使得叉烧包之名远播北方。遗憾的是在北方人眼里叉烧包并没有电影<<叉烧包好。
4,蚝油叉烧包:广东一种加入蚝油的叉烧包,味道突现蚝油之味,喜欢吃的人只局限在部分地区。
5,奶皇包:广东特有的一种甜味包子,以蛋黄做馅,是广东甜包子里比较负盛名的一种。但咸口人并不十分喜欢。
6,小笼包:用小笼屉做的包子,很多地方都有小笼包,南方味道偏甜,北方味道偏咸。上海南翔小笼包与四川小笼包比较有名气。
7,韩包子:成都一种比较有名的包子,由韩映斗创于1914年。特点皮薄松泡、馅心饱满、入口化渣。
8,九园包子:四川地方特色包子。
9,龙眼包子:四川地方特色包子。
10,东河包子:福建地方特色包子。
11,灌汤包:开封特产的一种包子,因馅里有汤水儿而得名,现在很多地方都有这种包子。
12,盐菜水晶包:湖南地方特色包子。
13,一品包子:河南开封地方特色包子。
14,德园包子:湖南地方特色包子。
15,舍利包子:佛家的一种素馅包子。
16,二奶包:近年来因包二奶一词流行而得名,是商家为盈利而新创出来的一种包子名,包子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。
17,发面包子:泛指发面做的包子,大多数的包子都属于这一种类型。
18,白面包子:用白面做的包子,大多数包子都是用白面做的。
19,苞米面包子:用苞米面做的包子,主要在东北流行,素馅为主,非常好吃。
20,肉包子:泛指用肉做馅的包子,大多数包子都是肉馅的,只是肉的种类不同而已。
21,猪肉包子:猪肉馅的包子,很多包子都是猪肉的。
22,人肉包子:传说中用人肉做馅的包子,肥而不腻,但这种包子之名只存在于古典小说之中。
23,素包子:泛指素馅的包子。
24,糖包子:用糖做馅的包子。
25,糖三角:做成三角型的糖包子,包子的一种变型。
26,火烧包:做成火烧外型的包子,肉馅居多。
27,豆包:用小豆做馅的包子,个头比较小,流行于北方。是包子的一种变型。
28,粘豆包:用黏米面做的豆馅包子,个头比较小,东北特产。是包子的一种变型。
29,豆沙包:也叫澄沙包,是用去皮小豆做馅包的包子。是包子的一种变型。
30,欢喜团:用包米面团的菜团子,素馅,很好吃。流行于东北,是包子的一种变型。
31,水煎包:山东一种用平底锅煎的类似饺子的包子,东北亦有。是包子的一种变型。
32,烧卖:捏口处放大量淀粉而使形成一种开口状的蒸包,是包子的一种变型。
33,蒸饺子:蒸饺子是包子的一种发展形式,其本质就是包子。北方特产。
34,肉夹馍:包子的一种变型,北京、赤峰、陕北的肉夹馍比较有名气。
35,馒头:南方人把包子说成馒头,通常称带馅包子,饺子等也可泛称为包子。
36,大饺子:一种做成饺子形状的大个发面包子,流行于东北。
包子由来
日常生活中,人们食用的“馒头”,是属于一种用面粉发酵蒸成的食品,形圆而隆起。
本来这种食品比较初是有馅的,发展到后来,我国北方称无馅的为馒头,有馅的为包子。
若问为什么?说起来,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,有着密切的关系,为了将生活中人们比较普遍喜欢食用的“馒头”和“包子”来历说个明白,开始需要从诸葛亮先说起…
宋代高承《事物纪原》引《稗官小说》中的一段话说,,就在孔明诸葛辅佐刘备打天下的过程中,诸葛亮率军进军西南,去征讨孟获,在横渡泸水(一名泸江水),即在今雅砻江下游和金沙江会合雅砻江以后一段时,其时间正值农历五月间,即诸葛亮《出师表》“五月渡泸,深入不毛”,这是怎么回事呢?就是说,农历五月间,夏季炎热了,泸水与别地方的水不同,“瘴气太浓”,不仅如此,而且水中含有毒性物质,士兵们食用了泸水,万万没有料到出现致死,以及患病者亦比较多.
在这种情况下,诸葛亮经过苦思苦想,下令让士兵们杀猪,宰牛,将牛肉和猪肉混合在一起,剁成肉泥,和入面里,做成人头形状蒸熟了,让士兵们食用结果很快就消除了士兵们的残废和患病者,这样一来,泸水周围百姓们,就传开了,说诸葛亮下令做的人头形的“馒头”可避瘟邪。
由此开始,生活中,人们不渐渐做起“馒头”食用了。随着社会生活实践不断向前发展,密切结合生活饮食上的需要,逐渐演变成由“馒头”里边装上肉馅的食物,名曰为“包子”了,因为是用面和肉馅包成的,故被人们恰到好处,给名曰为“包子”了。
这种面食制品大约在魏、晋时便已经出现。但包子的原名却叫“馒头”。晋代束皙在《饼赋》中说,初春时的宴会上宜设“曼头”。这里所说的“曼头”其实就是包子。至于“包子”这个名称的使用,则始于宋代。在《爱竹淡谈薮》一书中载:“宋朝有个叫孙琳的大夫,为宋宁宗治淋病,就是用馒头包大蒜,淡豆豉,每日服三次,三日便病除,被人们视为神医。”宋代著名的大诗人陆游不仅写了《笼饼》诗称赞,对其诗亦还自作注释;其《笼饼》诗云:“昏昏雾雨暗衡茅,儿女随宜治酒肴,便觉此身如在蜀,一盘笼饼是豌巢,”陆游的注释为:“蜀中杂彘(即猪)肉作巢(即馅)的馒头,佳甚,唐人止谓馒头为笼饼。”由此可见,当时四川用猪肉合面做的馒头,就已经很有名了。健康比较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追求!北宋陶谷的《清异录》就谈到当时的“食肆”熉羰称返牡昶蹋犞幸延新簟奥毯砂子”的。南宋耐得翁在《都城纪胜》中说,临安的酒店分茶饭酒店、包子酒店、花园酒店三种,而包子酒店则专卖鹅鸭肉馅的包子。可见这一时期包子已经很普遍了。
包子趣闻
南北朝的陈国建都在建康(今江苏南京),末代皇帝陈叔宝,人称“陈后主”。陈后主十岁的时候,十分贪玩, 他嫌呆在宫中闷得慌。有一天穿了一身便服,悄悄地溜了了宫门,跑到了秦淮河边瞎转游。这儿店铺、酒肆、茶楼、布庄、米号……门面挨门面,多得数不清。他挤在人群中,两只眼睛都不够用,觉得比冷清的皇宫好玩多了。走着玩着,他来到一家包子铺门前,才出笼的包子,香味儿扑鼻,馋得他直流口水。他想吃,可又不懂花钱买的规矩,伸手拿起一只刚出笼的包子,张嘴就咬,越吃越觉得包子味道好。吃了一个又一个,撑得个肚皮滚圆,嘴一抹就走。店家看他穿的绸、着的缎,不象寻常人家子弟,也没敢吱声。第三天,陈后主又来拿包子吃。店家忍不住了,说:“小主顾,这铺面本小利微,入不敷出,您来吃包子,一次两次算小的请客,天天来吃,实在消受不起。瞧您穿戴是大户人家,不在乎几个小钱,还是请留个帐头,日后也好侍候。”陈后主瞪着眼,听他说吃东西还要给钱,觉得奇怪。他哪里遇到过这种事呢?不过要留名儿,他倒听懂了,心想:我的名儿谁敢叫!于是随口就说:“朕是一条龙。”店家听不明白,递过笔。陈后主抓起笔,歪歪扭扭地写了“一条龙”三个字。不久,人们都传说那叫“一条龙”的小孩,就是小皇帝陈后主。达官贵人象潮水一般地起来吃包子,生意顿时兴旺起来。包子铺门口,皇帝站过的,人们就叫它“龙门”,这一条街被叫做“龙门街”,“一条龙”三个字也被装裱上了中堂。以后,陈后主执了政,觉得小时候的事有失体面,便以“造遥惑众,欺君罔上”的罪名查封了这家店铺。之后,“一条龙”的包子却愈加出了名,一直流传到今天。